學校概況
  • 第九章 辦學水平新跨越(1998-——)

    一、 人本管理開路旗1998年,校長陳萬枝到了退休年齡,縣委經過考核,選中了周治河接任尤溪一中校長。周治河,1950年10月生,中共黨員,1969年參軍,1974年退伍后任中學民辦教員,1982年1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毅然放棄留校機會回到家鄉尤溪一中當教員。在教師崗位上,他很快嶄露頭角,顯示出深厚的素養。他有10多篇教育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參加過《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等四本書的編寫工作。1988年,他被三明市教師進修學院聘為新教材培訓教師。1992年,他作為優秀的青年骨干教師被超前升為中學政治高級教師。1993

  • 第八章 順應大潮寫華章(1990-1998年)

    步入20世紀90年代,國家經濟又一次快速發展,民主與法制建設推進到了新的階段,教育改革浪潮疊涌。尤溪一中人順應歷史發展大潮,大膽改革學校運行機制,大膽依法治校,大膽上大工程,大膽抓大目標(二級達標),寫出了華美的篇章。一、改革機制增活力1990年,陳萬枝被任命為尤溪一中校長。上任后,調整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他們審時度勢,改革學校的運行機制。并大膽啟用年青骨干,通過考核,將陳建堯、陳松、黃如華提拔到了處室領導崗位上。新領導班子認為,改革運行機制的著眼點,首先在于“制度管人”。學校各部門根據新的形勢修訂完善

  • 第七章 春回校園氣象新(1977~1989年)

    一、吹斷檐間積雨聲1976年,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終于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校園里的“老九”們,在舉杯痛飲、歡慶勝利的喜悅淚花中,也在咀嚼著心中的苦澀——“黑線”、“黑幫”、“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仍在嚙咬著他們對黨對人民的忠心。尤溪一中是尤溪縣的最高學府,集結著一大批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尤溪一中自然就成為一個“重災區”。在那“政治上搞臭,思想上搞亂,業務上搞空,精神上搞蔫,肉體上搞垮”的極“左”年代,校長陳祖頊被打成“敵特”、“反革命分子”,黨支部書

  • 第六章 “文革”狂飆亂校園(1966~1976年)

    一、風雨驟起鬧“文革”1965年的高考成績一發榜,尤溪一中的黨政領導和全體師生欣喜若狂。這一屆44名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被各大專院校錄取的就有33人,其中重點高校錄取7人,進外語專業的16人,錄取率高達75%。師生們的共同努力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學校的黨政領導滿懷豪情地籌劃著第二學年再抱高、中考的“金娃娃”,老師們也信心十足地投入新一學年的勤耕勞作之中。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變幻莫測的政治風云正悄然撲滅人們這一美好的愿望。11月10日,上!段膮R報》頭版登載了江青、張春橋策劃的,由姚文元執筆

  • 第五章 初建完中創輝煌(1958~1965年)

    一、校園建設大發展尤溪第一中學地處縣城東隅。20世紀50年代,校園被護衛在城墻內。那時的校門向南,距縣城東門僅40米。校門正面人字形女兒墻上塑有“尤溪縣公立初級中學”幾個大字。門內兩側各有兩個套間。左為傳達室兼油印室,住著工友。右為醫療室,住有校醫。沿東門向北有一道城墻約百米處,向西拐角處有一座碉堡(今廁所處)和不遠處的福星塔遙遙相對。城墻內就是可容200米跑道的田徑場,通常稱之為大操場。這兒就是古教場,設始于明嘉靖二年(1523)。那時,教場內建有一座演武亭,以后毀壞了。明萬歷年間(1573—1620)曾重建過,亭

  • 第四章 曲折前進風雨稠(1958—1961年)

    一、紅專路上躍進歌被劃為右派的蔣芝山老師惶惶然離開了一中校園?墒,反右斗爭并未結束,它所造成的政治上的高氣壓,依然壓得那些幸而未成為右派的老師們喘不過氣來,他們個個都變得謹言慎行起來,如同初進榮國府的林黛玉一般“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走一步路”。這就是那時代一般老師的心態。藍紹祖書記的妻子張楊巧(原在尤溪縣委辦工作)也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他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內心滴血般的痛楚。領導多次找他談話,勸他要站穩立場,與妻子劃清界線。他自己也曾動過離婚的念頭。但他想得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伉儷深情。離婚在

  • 第三章 和平解放教育興(1949-1957年)

    一、新政府接管中學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當時,尤溪初級中學共有師生員工332人,其中教職員28人,學生(含簡師)304人。剛解放時,尤溪殘匪還相當猖獗,學校附近的福星塔周圍時有土匪出沒。人民政府一方面嚴厲打擊,鎮壓與人民為敵的殘匪及各種黑暗勢力。一方面著手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工作,決定從縣立初中的高年級學生中抽調一批補充政府工作人員。1949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專員公署(設在南平)向各縣立中學發出命令:奉福建省人民政府教字第一號命令,確定該校由本署接管。除南平外,各縣暫由各縣代表本署接管。為完

  • 第二章 東門兜里繪藍圖(1944-1949年)

    一、迎難遷校東門兜抗日戰爭早已進入相持階段,尤溪的經濟極為困難。艱難的生活給尤溪初中的辦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教職員的工資得不到保證。生活無著,經縣里同意,在學生中征收學米每人40斤,家庭極度困難的學生可以免交。其中三分之二代薪發放給教職員,三分之一作為添購設備費用。面臨這種情況,洪健校長辭職。省府委任陳祖頊為校長。陳祖頊受任于艱難竭蹶之中,一上任就面臨著整飭學風、擴建校舍的棘手工作。經盧興榮提倡,并經過一年時間的多方籌資,于1943年7月起,在東門尤

共有4页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主辦單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關鎮解放路46號  郵編:365100   聯系電話:0598--6323138


版權所有:福建省尤溪縣第一中學                  備案號:閩ICP備18024839號-1                           閩公網安備35042602000081號



返回頂部 seo seo
八戒八戒网影视在线观看免费中文,黑人大荫蒂高潮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无码免费,可以触碰你的深处吗,bbwbbwbbwbbwbbwbbw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