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主題班會價值導向,提升德育隊伍共育水平 ——尤溪一中云端參加同濟中學德育研修共同體活動时间:2023-03-14 為推動我校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提升班主任育人管理能力,進一步深化與上海同濟中學的德育共同體建設,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2023年3月14日上午,尤溪一中組織全體班主任在文山會議室,集體學習了由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德研員張魯川老師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給大家帶來的題為《基于學生價值認同的主題班會設計——反思與重構》的專題講座。 張老師首先以“路人摔倒扶不扶”的話題為切入點,通過文字、視頻等案例引發大家的思考與討論,指出道德一定是要在體驗和感悟中才能學習到。 接著,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引導大家反思主題班會課與學科教學的不同,它不是解決知不知、會不會的問題,而是要解決信不信、愿不愿和行不行的問題。他提到,主題班會包含學生的切實利益沖突情境和沖突性下選擇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理解和認同道德對于自己生活的價值并愿意去踐行。 在理論反思的基礎上,張老師從主題班會的設計背景、教育主題、教育目的、活動準備、實施過程這五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主題班會具體的設計要點和注意事項。面對這滿滿的干貨,老師們都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最后,張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主題班會要以學生為主體;二是主題班會教案要個性化;三是主題班會德育素材要注重積累,為本次講座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整場講座,一件件生動的案例讓老師們會心而笑,一個個耐人尋味的道德思辨讓老師們陷入沉思,一句句教育金句讓老師們首肯心折。 通過本次學習活動,班主任開設主題班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相信我們班主任隊伍在上海同濟大學優質資源引領下,能夠取長補短,共享先進管理理念,并結合我校德育實際,進行更多的思考和積累,在后續的主題班會活動中充分展現各自獨一無二的“撥動心弦的藝術”。 學習感言 張魯川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的講座。張老師以其獨特的視角透視現代中學班會課的本質,點出了班會課假大空、流于形式等問題。在此基礎上,他也剖析了何為有效的道德教育,如何準備一場好的主題班會。主題班會課的設計應當立足于班級實際,讓學生成為主體,班主任要利用“資源+提問”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激發學生的理性與情感。本次講座為我開展主題班會指明了方向,日后我會好好利用主題班會這一重要德育陣地,讓班會課成為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進步的契機!暗赖聦W習是一項需要終生學習的課程,躬身入局,自我學習,教學相長,悟道有方!”(高一溫麗玲)
今天又是收獲滿滿的一天,非常有幸聆聽了張魯川老師帶來的關于主題班會課設計的線上主題講座。張老師從“老人扶不扶?”的問題出發,進而講解如何開展好主題班會課,讓我對主題班會課有了更為通透的認識,糾正了我對主題班會課的認識誤區。主題班會課不應該是為了完成固定任務,一次展示,而是班主任把握學生思想動向,解決班級實際問題的場所,可以對班級問題防患于未然。主題班會課的設計也不應該靠班主任自己憑空拍腦袋,而是基于學生的認知,立足于班級實際,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的道德認識在不斷的思考和討論中得到提高。這樣的主題班會課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有教育意義的課堂。(高一吳曉蕓)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班主任收看了張魯川教授關于《基于學生價值認同的主題班會設計—反思與重構》的講座。講座伊始,張教授就一針見血的指出現今班會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德育無法讓學生信服,觸及心靈,而流于形式。接著張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指導性建議:從反思如何破題和重新建構主題兩個方面入手,以具體班會實例為依托,理論和實踐結合,強調主題班會:1.明確班會目標,精心設計班會教案。2.注重情境呈現,啟發引導學生感悟。3.慎用情景模擬,強調學生認同踐行。本次學習,令我受益匪淺,印象最深的首先,主題班會的選題一定不要直接體現價值取向,要把價值取向融入到教學設計和課堂中去,才能更好的觸發學生,而不流于形式。其次,選題要符合實際需求,切口不宜過大,要注重對學生心靈的啟迪。再次,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項龐大的工作,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高二鄭小瑋)
今天我有幸聽了正高級教師張魯川專家關于“基于學生價值認同的班會設計”的反思與重構的講座,使我們班主任對主題班會如何有效開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主題班會應基于某個階段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困惑而開展,需要精選德育情境,讓班會的主題變成貼進學生的話題,鼓勵學生大膽說,盡量聽到學生的真實想法,達到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在班會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所以主題班會,不能僅滿足于讓學生知道一些道德知識,而應該讓學生理解、認同道德對自己生活的價值,并自愿的去踐行。(高二甘秀珍) 這場講座著力于學生價值層面分析,切合當前的教育高大主題,處于學科的前沿尖端。班會是班主任教師的一大難題,除了批斗和交代事項別無他事,聽了這場講座后,這下有了價值認同分析探索,學生管理也有了眉目,方向感就明確了,班會也就充實了。 張老師認為當前中學德育現狀是越重點中學越不引起注意,德育能力越差,班會主題泛散,明顯偏差,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認為就應該采用“破到立”的方式,顛覆之前班會認識,達到一個主題班會的建模重構;慎用情境模擬,因為它無法測出對道德認知的信不信、愿意不愿意,只能是老師的一種逃避行為;還要慎用學生主持,這只是學生的表演,無法執行是非判斷,行不行、做不做的問題不會解決,純屬是熱鬧大于實效;主題就是問題少而精,一次能解決一個問題就好,老師多準備不宜叫學生多準備。這些都讓我們一時醒悟,茅塞頓開,認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主題班會。 講座中觀點新穎,見解犀利,敢說真話,善于直視問題,對于一線班主任如何開展主題班會教育是有幫助的,對于我們主導執行主題班會有一定的引導作用。(高三余世堯) 攝影:柯希斌、鄭小瑋、張振光 文字:紀麗珍 初審:潘賢凱 復審:朱元勇 終審:姜立榮 |